「叔叔, 你係屋企有無偷食㗎?」在我旁邊的言語治療師 T 對坐在椅子上, 插着鼻胃口的叔叔說。
這是內視鏡房。今天早上, 我負責做內視鏡吞嚥檢查 (fiber-optic endoscop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 簡稱 FEES)。
面前的叔叔56歲, 兩個月前因左邊身乏力及吞嚥困難而入院, 被診斷為中風。中風可影響控制吞嚥肌肉的神經線, 導致吞嚥困難。由於叔叔之前吃東西有嗆到的情況, 故此被插上胃喉餵食。言語治療師在叔叔出院後不斷為他安排吞嚥訓練, 希望能改善其功能。
今天早上, 我們便請叔叔來作評估, 看看能否讓他自己進食。
「你想我答你真話定假話呀? 哈哈。」叔叔說完, 竟然哈哈大笑起來! 似乎他是一個樂觀的人。
想不到叔叔如此坦白, 說真話還是假話也先問問我們。
「假話你講俾我聽做乜喎, 緊係聽真話啦。」我也微笑着對他說。
「哈哈, 如果講真話呢就有呀! 」叔叔仍然展露着笑容。
「吓? 你忍唔到口呀?咁你食乜呀。 」我再問。
「雞呀、魚呀、燒鴨呀個啲啦。」叔叔答道。
你可以想像, 要一個 56歲, 思想清晰、對答如流的叔叔, 不能用口進食, 只靠胃奶補充營養, 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民以食為先。品嚐美食, 是很多人生活中的最大享受!
「咁你有無濁親㗎?」
「無㗎無㗎。」叔叔快速回答。
「咁你點食啲雞呀燒鴨咁㗎?」
「打爛佢囉, 好似糊咁囉。」一般有吞嚥困難的病友, 我們都會建議吃糊狀食物, 以減低嗆到的風險。
「咁我地開始檢查啦。」你可以想像, 就算你怎樣勸告叔叔, 他還是會在家中自行進食的。
FEES 這個檢查, 就是把内視鏡從病友鼻孔中伸入喉嚨上, 然後讓病友進食; 醫生和言語治療師便在過程中觀察病友的吞嚥狀況, 衡量嗆到的風險, 從而計劃進食方案。
我把內視鏡放到叔叔喉嚨上, 從電視螢光幕上看着他的吞嚥情況; 糊狀的食物, 似乎較為安全。我跟言語治療師相議, 最後決定先試糊狀的食物。
「可以俾你食嘢啦。」完成檢查後, 我們對叔叔說。
叔叔笑得燦爛。
能夠解決病友們的進食問題, 使他們吃得安全、吃得開心, 是我們老人科醫生和言語治療師的共同願景。